发布日期:2025-01-24 17:43 点击次数:131
图片
图片
如何理解126条
第126条条文的原文: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当下之,不可余药,宜抵当丸。
抵当丸方
水蛭二十个(熬) 虻虫二十个(去翅足,熬) 桃仁二十五个(去皮尖) 大黄三两
右四味,捣分四丸。以水一升,煮一丸,取七合服之。晬时当下血,若不下者,更服。
白话解把它翻译过来,就是这样的:外感病发热,小腹部胀满,按照道理,应该有小便不畅。但如今这个患者小便反而通畅,这是下焦蓄血证的表现,应当攻下瘀血,用抵当汤来治疗,药液和药渣一同服下,不要剩余。
抵当丸方:水蛭20个,虻虫20个,桃仁25个,大黄三两,上面四味药,把它捣成粉,做成四个丸,用水一升,煮一丸取七合服掉,连药渣都一起吃掉。一昼夜的时间,应该会有瘀血下来,如果没有瘀血下来,就继续再服一丸,一直服到有瘀血下为止。
这条条文和上一条条文,其实际上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125条:太阳病,身黄,脉沉结,少腹硬,小便不利者,为无血也。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也,抵当汤主之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上面有一个为无血也。第126条: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。上面的无血和下面的有血它都对应的是第125条的血证谛也。这个血就是下焦蓄血的意思。
而且第126条,它也有一个倒装句,最后一句话,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当下之,宜抵当丸,不可余药。所以,“宜抵当丸”应该在“当下之”的后面,“不可余药”在“宜抵当丸”的后面。
这是仲景常用的倒装文法,正是由于这里使用了倒装文法,而有些医家的文法结构、语法结构学的不怎么地,因此就把不可余药,把它理解成不可用其他药物治疗,应该用抵当丸治疗。
如果说不可余药,是不可用其余的药来治疗,应该用抵当丸来治疗,是这么翻译的话,完全是画蛇添足。按照这个说法的话,每一个方剂的前面都要加不可余药。而且仲景这个人是很谦虚的,他绝对不可能说说的这么的绝对,这个情况只能用这个药,不能用其他的药。而且抵当丸的前面是宜抵当丸,并没有说抵当丸主之。
可惜!胡希恕胡老,他就认为这里的不可余药是指不可用其他的药,只能用抵当丸。我在这里不是批评指责胡老,只是说这个地方它是个倒装文法,不可余药在宜抵当丸的后面。
这里的不可余药是指药液和药渣都吃光,不要剩余。为什么这样?因为丸药有丸药的好处,汤药有汤药的优点,汤者荡也,它可以很快地发挥作用,丸者,缓也,它可以缓慢的释放,防止其戕伐正气。而抵当丸的使用方法是汤和丸的优点都集于一身。正如同方有执所说,:上条之方,变汤而为丸,名虽丸也,而犹煮汤焉。汤者荡也,丸者缓也,变汤为丸,而犹不离乎汤,盖取欲缓不缓,不荡而荡之意也。我个人认为方有执说的非常好,把这个抵当丸仲景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为什么我直接讲不可余药这个倒装文法,前面的没讲,因为前面的和第125条一模一样,我就不浪费口舌了。前面的就是为了区分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,它们在于小便利与不利。关于蓄血证和蓄水证的区别,我在第125条和124条已经啰嗦了两次了,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了。
虽然我不啰嗦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的区别,但是我要啰嗦一下抵当丸和抵当汤的区别。
抵当丸这个地方并没有说如狂或者发狂。而抵当汤125条: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也。抵当汤主之。第124条: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硬满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瘀热在里故也,抵当汤主之。124条,125条所说的抵当汤都有情志问题,但是抵当丸没有写。
没有写是不是没有?也不一定。他的情志问题仅仅是有些烦躁不安,比较轻微,不会发狂。
另外,抵当汤是125条,说的是小腹硬,第124条说的是少腹当硬满,但是抵当丸126条说的是少腹满,所以,他硬的程度没有抵当丸那么严重。但是少腹满,也有可能是五苓散证,这就是为什么第126条,他说: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。为什么应小便不利?因为伤寒有热少腹满,如果有小便不利的话,那就是五苓散证,现在是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那么小便是利的,就证明它不是五苓散证,就证明有下焦蓄血,但是却没有抵当汤那么严重而已,因此就选用了抵当丸,又担心抵当丸太慢,于是就说把丸药煮汤一起吃下去,所以就出现了兼顾了丸药之缓和汤药之荡,二者兼顾的情况。
有的人认为这是仲景在节约药材,或许也有节约药材的意思,但是他所表达的是汤者荡也和丸者缓也,它们之间的配合。绝对不是像现在还有一些农村的老人,为了怕浪费药材,给他汤剂喝完之后,他把药渣先晒干,然后磨成粉,每天吃。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向好,这种情况越来越少。
但是如果说给一付麻黄汤和桂枝汤来解表,这样做就没必要了。如果说这个药是补药,给你补气血的,你吃完之后把药渣留下来晒干,磨成粉慢慢吃,这也是一种节约的好办法。但是对于一些消化能力太差,脾胃本来不好的人,他吃汤药就容易吸收,再把这些汤药磨成粉,做成丸子的话,猴年马月才能吃完,所以这个也不可取。但是抵当丸它的成分很少,它既满足了丸药的缓功,又有汤药荡也的这么一点点优势,所以是二者优点合在一起。方有执总结的就很好,取欲缓不缓,不荡而荡之意,这才是仲景本义。
抵当丸在临床当中,现在很少这样用了,抵当丸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做成丸子,但是没有去煮着吃了,而且吃了也不会说让他一昼夜就下血,所以不要把《伤寒论》的条文学死。
比方说最后服药方法说,晬时当下血,血不下者更服。一直是服到他下血为止,这个仅限于标准的下焦蓄血的缓证才这么干,但是我们临床当中往往不一定能碰到标准的下焦蓄血缓证。
我们要把它引伸开来,扩大它的治疗范围,治疗下焦的肿瘤癌症常用抵当丸。前列腺癌,膀胱癌,子宫肌瘤,附件肿瘤,宫颈癌等等,把它做到丸药里面。我所制的抗肿瘤的丸药,有的会有抵当丸的成分,但是不全是,它还加很多其他的合在一起,仅仅是四味药就能把癌症肿瘤治好那还得了。
图片
晬的含义这里有一个字,我们要解释一下。晬时当下血这个“晬”字,在这里应该是指一昼夜的时间,但是,仍然有人有争议,说不是一昼夜的时间,那么究竟晬时在这里是不是一昼夜的时间?我们参考一下《说文解字》。
晬,它有几个意思。比如在古代,婴儿满一百天或者是一周岁就叫晬,所以晬在这里作为表达时间意义的时候,最开始表达的是婴儿满一百天或者一周岁。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,有的给婴儿做百天,有的做周岁,北方和南方有不同,地域有差别,但是只要给婴儿做百天或者是满周岁来做的话,古代都称之为晬时。
还有一个意思,是指周年、一年,这和婴儿的一周岁差不多,但是婴儿有的百天也叫晬时。是指一个周期的意思。比方说那个小孩到一周岁了要抓周。我们现在说叫抓周,抓周在古时候叫试晬。试,尝试的试,晬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字。
另外还有第三个意思,就是指一昼夜。比方说,《黄帝内经》灵枢有这么一句原文,他说:下膈者,食晬时乃出。这个“晬”就是指一昼夜。
另外,它还有第四个意思是通假字,通睟zuì,是润泽、滋润的意思。
既然我们把这个“晬”字的四种意思都解读清楚了,在这里我们看一下,晬时当下血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《伤寒论》仲景早就说了,他参考了《黄帝内经》,《黄帝内经》也有“晬”这个字时,就是一昼夜的意思。很显然这个地方应该和《黄帝内经》同步,是指一昼夜的意思。
但是抵当汤却没有说时间,抵当汤直接说去渣温服一升,不下更服,说白了就是抵当汤,如果喝了的话,是很有可能很快就下血的,它的速度会更快,不需要一昼夜就可以下血,不下更服,如果没有流血,继续服用。
抵当丸它治疗的疾病和抵当汤是差不多的,只是说力量没有抵当汤那么猛烈。因此,如果没有出现情志异常,比方说其人发狂的下焦蓄血的这些疾病,今天所讲的抵当丸通通可以适用。如果说已经出现了情志问题的话,丸药力量不够,那就要用抵当汤了。
365建站至于抵当汤能治多少病,我已经在第124条和125条都已经讲过了,在这里,我也不啰嗦了。
图片
桃核承气汤、抵当汤、抵当丸的区别关于太阳蓄血证,我们就讲到了三个方子了,有桃核承气汤,有抵当汤,有抵当丸。这三个方子,怎么样鉴别使用?在这里,我们跟大家总结一下。
桃核承气汤,它是治疗太阳蓄血,热重于瘀的,它的热更多。
我们看第106条条文: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,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;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气汤。
如果是太阳蓄血的瘀重于热,用抵当汤。
而125条和124条两条,都讲了抵当汤,由于离我们这一条讲的太近了,所以我不多做说明。
第124条:太阳病六七日,表证仍在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硬满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热在里故也。抵当汤主之。
第125条:太阳病,身黄,脉沉结,小腹硬,小便不利者,为无血也,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正谛也,抵当汤主之。
这两条,是说的瘀重于热的太阳蓄血证。
而今天所讲的抵当丸,瘀它没有抵当汤强,热它没有桃核承气汤强,所以它瘀热皆轻,因此我们改用了丸药缓攻,用的是抵当丸。
图片
END
张胜兵
武汉名中医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