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发布日期:2025-03-28 23:54 点击次数:63
原创 白鹏主任团队 针灸知名专家白鹏教授
图片
足太阴脾经--冲门穴
图片
一、穴位介绍
图片
1.定位:在腹股沟区,腹股沟斜纹中,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;
2.功效:健脾化湿,理气解痉;
3.主治:(1)腹痛,疝气;(2)崩漏、带下、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;
4.穴名释义:冲,冲射、冲突也。门,出入的门户也。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。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,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,故名;
5.操作:避开动脉,直刺0.5~1寸。
图片
二、临床应用
(1)下肢顽痹
图片
顽痹又称久痹,是指长期反复发作,久久不愈的顽固痹病。顽痹一词首见于《诸病源候论》,原指皮肤肌肉麻木,不知痛痒,或手足酸痛之症,多作为症状出现。下肢顽痹临床表现包括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疼痛、麻木,活动受限等,进行性加重则逐渐出现关节屈伸不利、僵直,最终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。因此改善自然病程、提高生活质量为本病的主要治疗目标。顽痹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,治标在于祛邪、涤痰、化瘀;“宣通”治则贯穿始终。临床治疗多采用行气通络之品预防脉络瘀而不通,宣通经气是其基本治则。
针刺时以冲门穴局部麻胀感为宜。在冲门穴行宣通手法,气至反应差者,多合用温针灸,以增强宣通经气作用。顽痹患者多具有年龄大、病程长的特点。痹症多寒,温经是其基本治则;温经多法,艾灸择用至为重要。根据中医理论,艾灸被认为是通过调理气血,改善体质,通过温热来消除病邪。现代医学研究显示,温针灸法在发挥针刺效应的同时发挥艾灸的作用,艾绒点燃后所产生的热量可顺针身直达病所,其作用持久,能直接激发经气。还具有扩张局部毛细血管、促进微循环以及消炎止痛等作用。冲门穴是为两经交会穴,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。故冲门穴温针灸,一方面针刺宣通经气,另一方面艾灸温通气血,可以达到宣通经气、行气通络的目的。
(2) 腰椎间盘突出症
365站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,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(或)压迫神经根、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腰痛、下肢放射痛、下肢麻木、下肢无力、大小便功能障碍等,中西医诊断同名。针刺联合按摩治疗此病,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。
《黄帝内经灵枢·经脉》指出“诸脉贯于肾而络于腰背,故凡年高,劳倦,情志所伤,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;或因感受外邪、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通,气血不畅等,皆可导致腰痛。”《丹溪心法·腰痛》指出“腰痛主湿热,肾虚。”腰痛常见的病因除了肾的原因外,还有瘀血、外伤、痰浊、湿热引起的局部经脉阻滞。盲俞穴为肾经穴位,可以治疗神经、循环系统病症,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,“肓俞穴”的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;冲门穴为脾经穴位,对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,“冲门”的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腰腹部。按压盲俞穴和冲门穴可改善气血运行,使经络恢复通畅,从而达到行气活血、通经活络的目的。历代医家认为盲俞穴和冲门穴均位于腹主动脉和髂外动脉的位置,按压动脉可以改善局部循环,调节神经的营养状况,加速炎性物质代谢,从而减轻肌肉的痉挛,加快患病部位炎性物质的吸收,而炎性物质的消退可逐步缓解患者临床疼痛及麻木的症状。
(3)带下病
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疾病,是指带下量、色、气味发生异常,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(如外阴瘙痒、腰酸、乏力等)的一类疾病,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宫颈炎、阴道炎、盆腔炎等。多因脾虚湿盛,任脉不固,带脉失约所致。肝郁气机失常,脾虚运化失职,肾阳不足而气化失司,内生水湿、寒湿之邪阻于胞宫致带下异常,或湿郁化热,湿热互结,下注胞宫,带脉失约,发为带下病;摄生不慎、房事不洁则易外受湿、寒、热等秽浊之邪侵袭,导致湿热或寒湿蕴结胞宫而带下病发。产后血崩则是由于冲任损伤,脾虚不能摄血所致。冲门为脾经穴,又是脾经与肝经的交会穴,具有调理肝脾两经的功能。气冲为胃经穴,即是冲脉的起点,又是胃经与冲脉的交会穴。二穴均为交会穴又靠近胞宫,取此二穴,乃表里配穴法,同时体现近部取穴的原则,两穴联用临床具有良好的疗效。
三、参考文献
[1]赵吉平,李瑛.针灸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6:101.
[2]李雪梅,任奎羽,黄爱玲等.张虹“宣通冲门法”治疗下肢顽痹经验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20,35(04):1878-1881.
[3]肖祖伟,吴志超,邓澜.按压盲俞穴加冲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[J].现代养生,2022,22(17):1463-1465.
[4]王敏,王轶蓉.《百症赋》治疗妇科疾病取穴配方特点浅析[J].浙江中医杂志,2017,52(06):462.
“针灸知名专家白鹏教授”微信公众号为公益性平台,旨在为广大患者朋友科普健康知识。文中内容及插图如有不当,请相关机构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感谢您与我们一起为公益事业所做出的努力!”
本文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
人划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