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讯在线网
新闻报道 五脏有病,咽喉先知!... 新闻报道 临床:治疗脱发、斑秃... 医疗前沿 脾胃乃后天之本,健脾... 行业资讯 健康问太和 | 发生运动... 在线更新 眉山彭山开展艾滋病防...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医学研究>>你的位置:医讯在线网 > 医学研究 > 研究成果 健康科普 | 发现骨转移,影像检查应该如何选择

研究成果 健康科普 | 发现骨转移,影像检查应该如何选择

发布日期:2025-02-09 23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
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,近年随着靶向、免疫等抗肿瘤治疗的进步,肿瘤患者存活时间显著延长,骨转移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升高。骨转移往往不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,但常因难治性疼痛、病理性骨折、脊髓压迫、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(Skeletal-relate-events,SREs),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,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。有研究表明,骨转移发生后3个月内尽早开启骨保护治疗,相比3个月后才开始治疗,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可降低10倍,因此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骨转移是显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。但骨转移瘤早期往往没有症状,很多患者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。影像学检查是当前发现、诊断骨转移瘤的主要手段,包括X线、CT、MRI、ECT全身骨显像和PET/CT检查。X线平片敏感性低,骨内矿物质丧失超过25~50%才有可能发现骨病变;CT显示骨质解剖结构清晰,但扫描范围比较局限,大范围扫描辐射剂量较大。同时,和X线平片一样,对早期骨转移不敏感,容易漏诊;MRI无辐射,组织分辨率高,但检查时间长,扫描范围比较局限,且难以直观显示成骨性改变;PET/CT全身显像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,还能帮助首发骨转移的患者查找肿瘤原发灶,一般不必再辅助其它检查,但价格昂贵;ECT全身骨显像(骨扫描),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高,可比X线早3-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变,且能全身大范围显像、操作简便、价格低廉、辐射较小,目前已成为早期筛查恶性肿瘤骨转移、肿瘤患者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,临床应用广泛。

典型的多发骨转移ECT图像(乳腺癌)颅骨(枕骨右侧)、双侧多根肋骨、脊柱多处、骨盆多发高代谢灶(图中深颜色区),符合骨转移。

365站群

老年男性,右肺腺癌,ECT示胸骨柄右侧(图1a红箭)、T2右侧横突(图1a绿箭)代谢异常,考虑骨转移。同期CT示胸骨柄未见异常(图1b红圈),T2右侧横突骨质密度略增高(图1b绿箭)。

6个月后复查CT示胸骨柄(图1c红箭)、T2右侧附件(图1c绿箭)病灶骨质硬化,证实了ECT诊断的早期敏感性和准确性。

老年女性,右肺腺癌。ECT示T11左侧横突(图2a红箭)代谢异常,考虑骨转移,同期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(图2a红圈)。2个月后复查CT示T11左侧横突溶骨性破坏(图2c红圈)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站群VIP

老年女性,左肺腺癌。初次ECT(3a图)示L4(3a红箭)代谢异常增强,考虑压缩性骨折。7个月后复查ECT(3b图)示双侧多根肋骨、右侧股骨上端代谢异常增强,考虑多发骨转移。L4代谢较前片明显减低。同期CT检查可见左侧第7后肋(3c红箭)、左侧第9后肋(3d绿箭)溶骨性破坏。此病例证实了ECT定期复查的必要性,建议恶性肿瘤患者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
肺腺癌患者,2018年12月ECT检查(4a图)未见明显异常;期间未复查;2023年5月骨痛来诊,ECT检查(4b图)显示全身多发骨转移。

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,能及早发现病变,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、辅助诊断其他骨疾病等,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。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《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》中,明确将其作为诊断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。

(通讯员 钱红关祥祯)



首页 医疗新闻 医学研究 医院信息 专家观点

Powered by 医讯在线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