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0-29 13:53 点击次数:170
文章字数 /3820
阅读时长 / 8分钟
痹证的知识点全貌
图片
高清版详见:MindMaster(一林学习录)/“联系我”
思维导图中,每条细则的复习方法,参考如下“说明书”: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《中医内科》 复习前的准备 贰丨思维导图“说明书”文字部分重点展开辨证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与方名字面义(强、弱联系),以及每个辨证分型的证候拆解。有大量重复内容,助以形成对考点的条件反射。有些摘录的舌、脉象与辨证不符,做个参考而已。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(强联系)
分型:
病理痰瘀肝肾亏
方药:
一人风头世无双,白虎宣痹老独活
分型部分:
用考点记忆考点
① “痹证”的病理因素:
风、寒、湿、热
以此带出4个分型。
风、寒、湿邪并为:风寒湿痹
其下根据病邪偏盛的不同,
又分为:行痹、痛痹、着痹。
用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记住对应关系:
行痹(风)——风性善行而数变;风邪致病病位游走、行无定处。
痛痹(寒)——寒性凝滞;寒邪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,甚或凝结阻滞不通,不通则痛,是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。
“痛痹”证候中,指明:痛势较剧。
着痹(湿)——湿性重浊;头身困重/重着、四肢酸楚沉重。
“热”单独成一个证型:
风湿热痹(热痹)
② “痹证”的病机:
风、寒、湿、热、痰、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、关节、肌肉、经脉,气血痹阻不通,不通则痛。
比起4个病理因素,“病机”中多了2个病理产物:痰、瘀
(我习惯称之为“难兄难弟”)。
痰、瘀双合一为:痰瘀痹阻
正好对应方名:双合汤。
③ 最后再记一个虚证:肝肾亏虚
肝、肾,两个脏器;可以用“双合”挂住2个证型。
为什么是“肝、肾”?
肝在体合筋;肾在体合骨,生髓。
虽然脾在体合肌肉,但可以理解为,“痹证”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肢体筋骨、关节,肌肉次之。
图片
方药部分:
一人风头世无双,白虎宣痹老独活
一人(薏苡仁汤)出尽了风(防风汤)头(乌头汤),世上无双(双合汤)。原来是后山的恶白虎(白虎加桂枝汤)被他宣布枪毙(或宣痹汤)了。至此他常年后山狩猎,但谁也躲不过岁月摧残,英雄迟暮,年老(指虚证)之后独自过活(独活寄生汤)。因常年奔走,晚年患了痹证。
对应关系:
风寒湿痹(行痹)——防风汤
行痹-风邪,“风”要“防风”。
防风,祛风解表。
风寒湿痹(痛痹)——乌头汤
痹证让人头(乌头汤)痛(痛痹)。
川乌,温经止痛。
风寒湿痹(着痹)——薏苡仁汤
着痹-湿邪;薏苡仁,又名薏米,药食两用。
联想:淘米(薏米下水)→薏苡仁利水→对应湿邪
痰瘀痹阻——双合汤
上文已展示了证与方的联结:
痰、瘀双合成一证型。
风湿热痹——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
“白虎加桂枝汤”还用于温疟,白虎皮保温。
但这种联想只适合于疟疾,如果跳出疟疾的范围,没有“温”字的提醒,会误以为白虎汤是温补的。
所以再为“白虎汤”联想出一个更宽泛的画面:
白虎散热
白老虎(白虎汤)没有汗腺,吐着舌头在公园的角落散热(清热剂)。
宣痹汤,痹证的专方。
联想一个物理规律:
热气上升(似宣发),冷气下沉。
所以“宣”对应“热”。
肝肾亏虚——独活寄生汤
独活寄生汤,祛风湿,止痹痛,益肝肾。
方名与功效的联想:
独居老人多有风湿痹痛、肝肾亏虚,常年“寄生”(独活寄生汤)在农村老家。
七八,肝气衰,筋不能动,天癸竭,精少,肾藏衰,形体皆极。
证候拆解
风寒湿痹(行痹、痛痹、着痹),三者治法近乎相同,仅顺序不同(前置的病邪不同):
行痹——祛风通络,散寒除湿
痛痹——散寒通络,祛风除湿
着痹——除湿通络,祛风散寒
代表着行、痛、着痹皆有风寒湿邪,区别在于孰偏胜。
所以它们的辨证,风寒湿淫可多个出现,但侧重不同,辨证也就不同。
包括风湿热痹的治法也一样,包含三种邪气:
清热通络,祛风除湿(热邪前置)
其证候表现,重在热证,兼有风淫,不要被迷惑!
风寒湿痹
行痹
证候:肢体关节、肌肉疼痛酸楚(湿淫),屈伸不利,疼痛呈游走性(风淫为主),初起可见有恶风、发热等表证,舌苔薄白,脉浮或浮缓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舌象:
薄白苔:正常舌象,或见于表证初期,或是里证病轻,或是阳虚内寒。
脉象:
浮缓脉(相兼脉):风邪伤卫,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。
浮脉:表证,亦见于虚阳浮越证。
缓脉:湿病,脾胃虚弱,亦可见于正常人。
尽管该证候有酸楚,属湿淫表现,但往往我们最终还是以“重着、困重”定湿淫,如“着痹”。
“疼痛呈游走性”与“游走性疼痛”(风湿热痹),
多一个“呈”字,显然是前者在强调与突出。
故该证候,以风淫为主。
代表方:防风汤加减
字面义:
防风:解表药(发散风寒)——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
痛痹
证候:肢体关节疼痛,痛势较剧,部位固定,遇寒则痛甚,得热则痛缓(寒证为主),关节屈伸不利,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弦紧。
舌象:
淡白舌:主气血两虚、阳虚。
薄白苔:正常舌象,或见于表证初期,或是里证病轻,或是阳虚内寒。
脉象:
弦紧脉(相兼脉):寒证、痛证,常见于寒滞肝脉,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。
弦脉: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紧脉:实寒证、疼痛和食积等。
代表方:乌头汤加减
字面义:
川乌:祛风湿药(祛风寒湿)——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
着痹
证候:肢体关节、肌肉酸楚、重着(湿淫为主)、疼痛,肿胀散漫,关节活动不利,肌肤麻木不仁,舌质淡,舌苔白腻,脉濡缓。
舌象:
淡白舌:主气血两虚、阳虚。
苔白厚腻:湿浊内停,或为痰饮、食积。
脉象:
濡脉:虚证或湿困。
缓脉:湿病,脾胃虚弱,亦可见于正常人。
代表方:薏苡仁汤加减
字面义:
薏苡仁:利水渗湿药(利水消肿)——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除痹,排脓
风湿热痹
证候:游走性关节疼痛(风淫),可涉及一个或多关节,活动不便,局部灼热红肿,痛不可触,得冷则舒(热证为主),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,常伴有发热、恶风、汗出、口渴、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,舌质红,舌苔黄或黄腻,脉滑数或浮数。
舌象:
红舌:主实热、阴虚。
黄苔:主里证、热证。
淡黄热轻,深黄热重,焦黄热结
苔黄而腻:主湿热或痰热内蕴,或食积化腐。
脉象:
滑数脉(相兼脉):痰热(火)、湿热或食积内热。
浮数脉(相兼脉):风热袭表的表热证。
浮脉:表证,亦见于虚阳浮越证。
数脉:热证,亦见于里虚证。
滑脉:痰湿、食积和实热等病证。亦是青壮年的常脉,妇女的孕脉。
代表方:白虎加桂枝汤(清热宣痹为主/偏风热)或宣痹汤(清热利湿为主/偏湿热)加减
字面义:
桂枝:解表药(发散风寒)——发汗解肌,温经通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
白虎汤:清热剂(清气分热)——清热生津——气分热盛证
痰瘀痹阻
证候:痹证日久,肌肉关节刺痛,固定不移,或关节肌肤紫暗、肿胀,按之较硬,肢体顽麻或重着,或关节僵硬变形,屈伸不利,有硬结、瘀斑,面色暗黧(气血津液辨证——血瘀证),眼睑浮肿,或胸闷痰多(气血津液辨证——痰证)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舌苔白腻,脉弦涩。
舌象:
舌有紫色斑点: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。
苔白厚腻:湿浊内停,或为痰饮、食积。
脉象:
涩脉:气滞、血瘀、精伤、血少、痰食内停。
弦脉: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代表方:双合汤加减
肝肾亏虚
证候:痹证日久不愈,关节屈伸不利,肌肉瘦削,腰膝酸软(肾),或畏寒肢冷(阳虚证),阳痿,遗精,或骨蒸劳热,心烦口干(阴虚证)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或少津,脉沉细弱或细数。
舌象:
淡红舌:气血调和的征象,多见于正常人,或病之轻者。
薄白苔:正常舌象,或见于表证初期,或是里证病轻,或是阳虚内寒。
脉象:
沉脉:里证。有力为里实;无力为里虚。亦可见于正常人。
细脉:气血两虚、湿邪为病。
弱脉:阳气虚衰、气血俱虚。
数脉:热证,亦见于里虚证。
“腰膝酸软”定位肾。
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,皆为“肝肾亏虚”。
代表方:独活寄生汤加减
字面义:
独活:祛风湿药(祛风寒湿)——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
站群论坛桑寄生:祛风湿药(祛风湿强筋骨)——祛风湿,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元
独活寄生汤:祛湿剂(祛风胜湿)——祛风湿,止痹痛,益肝肾,补气血——痹证日久,肝肾两虚,气血不足证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