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1-19 06:40 点击次数:169
本文转自:人民日报海外版
“影像院士”王振常——
“看”向精微处 治在未病时(大健康观察·医之大者)
本报记者 熊 建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24年11月19日 第 09 版)
图为王振常院士。
图为王振常站在分辨尺度达50微米的专用骨质CT仪器旁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对于任何疾病,早发现、早治疗都是治愈率高、花费少的不二法门。
怎么做到“早”?王振常院士的回答是:影像。“通过影像取得证据,发现早期病变,精准定位和定量,从而实施临床个性化治疗。”他说。
作为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,王振常院士常年致力于医学影像学研究,开发新设备,填补相关领域空白,为诊疗提供更多、更可靠、更精细的证据。同时,他推动AI赋能,探索“治未病”的新思路,优化升级查体方案,助力推进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
而这一切,要从耳朵里的一块小骨头说起。
及早“看到”病变征兆
镫骨,人体内最小和最轻的骨,只有两三毫米长、三四毫克重。
站群论坛别看这么不起眼,镫骨一旦出现病变硬化,就会引发耳硬化症,导致耳聋。“我们之前使用大型CT机,‘看不清’镫骨之上细微的病变情况,除非病程发展到中晚期。”王振常说,只要明确了病因和病变位置,制定手术方案时就能心中有数,更换人工镫骨即可,“因此,不是我们水平不行,设备的分辨能力最关键。”
设备不行就攻关设备。王振常组建学科交叉融合团队,十年磨一剑,在2022年研制出了全球首台分辨尺度达50微米的专用骨质CT仪器,实现了分辨能力的跨越,突破了以往的“影像极限”。像镫骨这样精细结构的病变,在影像学检查下也可以一览无余了,其他耳科疾病研究及临床诊疗更是如虎添翼。目前,这种仪器全国已有十几家医院安装使用了,对于听力出现问题的患者是极大的利好。